儿子呱呱落地,我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充满了母性的温情。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他、关心他。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看着儿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我心中每时每刻都荡漾着幸福和满足。
那时,我代替儿子做一切事情:穿衣、洗脸、吃饭、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块送到儿子嘴里……只要我能代替做的,从来就没想到让儿子自己做。时间久了,这竟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不能为儿子做点什么或者我的帮助被儿子拒绝,我心里就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在儿子一岁半到两岁的那段时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尝试自己去做,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去帮助他。看到他自己吃饭有饭粒洒出,或弄得满身菜汤,我就不厌其烦地喂他吃;儿子要爬楼梯,我担心他不小心会碰着,索性抱他上去;儿子大小便时我更是全程侍侯……儿子逐渐对这种帮助形成了依赖,而我也从中获得了满足。
直到儿子三岁半进幼儿园前老师询问他的生活自理情况时,我才猛然意识到送儿子入园真是件困难的事:吃饭、睡觉、上洗手间等,儿子从来没有独自完成过,儿子在幼儿园里将会手足无措。儿子的心理压力也特别大,开头几天的新鲜劲一过就再也不肯去幼儿园了。因为与同班的小朋友相比,儿子的动手能力很差,他很自卑。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教养方法的不妥,于是咨询了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苗老师。苗老师仔细听了我讲述的情况,说我这是“关怀强迫症”倾向。苗老师解释说,“关怀强迫症”就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这样的人喜欢关心别人,也不管别人是否需要,而且还非要别人接受不可。这种现象在母亲和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苗老师说:“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他自己的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要靠平时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来培养。而强迫关怀恰恰剥夺了孩子积累生存经验的机会,其实这样做是害了孩子。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那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
我听从苗老师的劝告,开始改造自己。只要儿子能做到的事,我就不再帮他。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总感到歉疚,特别是儿子做一件事一次两次不成功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儿子摆积木,他想把几块积木垒在一起搭成大楼,上面的两块积木儿子摆了好几次都掉了下来。我禁不住要去帮他,可想起苗老师的劝告还是忍住了,儿子求我帮忙我也没答应。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儿子终于把大楼搭成了,他高兴得又叫又笑。就这样,儿子不再凡事缠着我了。
儿子今年已经九岁半了,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除了学习成绩在全年级遥遥领先外,更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我真不敢想象,如果我没有听从苗老师的劝告,一味像当初那样“关心”儿子的话,今天儿子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想奉劝年轻的家长们:爱孩子,就请松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