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母子
吴昊今年13岁了,按常理来说,一个十多岁的大男孩本应该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可是至今吴昊还和妈妈挤在一张床上睡觉。
吴昊8岁的时候,爸爸被调到了外地工作。因为爸爸长年不在家,所以妈妈和儿子的关系就显得异常亲密。
由于家庭中爸爸的缺席,吴昊的性格中缺少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感,更具有女性阴柔的气息。妈妈对吴昊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至今还在为他洗澡。家中只剩下了母子两个人,由于吴吴从小就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因此一直沿袭着这个习惯。睡觉的时候,母子俩经常嬉闹。有时候,吴昊会咯吱妈妈的腋窝或者从背后搂住妈妈。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还觉得很幸福,但后来,妈妈却感觉到了事情不对劲的地方。那一次,妈妈被吴昊抱住的时候,感觉到了孩子勃起的阴茎……
然而,今年夏天,要上高中的吴昊却和妈妈吵了起来。高中需要住校,临开学的前几天晚上,妈妈特意拿出内裤让吴昊穿上睡觉。谁知,喜欢了光着屁股的孩子死活不同意。妈妈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她告诉孩子在学校睡觉的时候晚上不穿内裤会被别人笑话的。最后,母子俩实在争执不下,妈妈只好做出让步,同意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裸睡。吴昊听到妈妈同意了,忙把自己脱光钻进了被窝。
早晨的时候,妈妈在朦胧中感到儿子用双腿夹着自己的一条腿在蹭着什么。平时,吴昊都是喜欢抱着妈妈睡觉,所以她开始也没有太过于在意。等妈妈清醒片刻,她才意识到迷迷糊糊的儿子正在用自己的腿来抚慰他的下体……
面对吴昊的举动,妈妈既感到好笑,同时也感到尴尬和害怕。看来,进入了青春期的儿子已经性苏醒了。可是,该怎么样对儿子进行性教育呢?对男孩子来说,这样的事情应该爸爸去做。可是,爸爸不在身边该怎么办呢?
案例剖析
由于爸爸在家庭中的长期缺席,我们看到,其实吴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妈妈配偶的角色,身份已经过界。十多岁的男孩子还与妈妈同床而眠,并且在入睡前还要像情人一样嬉笑打闹,这已经超越了正常的母子关系。而这位妈妈呢?孩子十多岁了还给孩子洗澡,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性伤害,是对孩子隐私的不够尊重。在这对关系里,孩子只是追随者,妈妈对孩子不恰当的依赖才是造成母子关系不正常的主要原因。
由于与丈夫的长期分离,吴昊的妈妈本身无形中将儿子与丈夫的角色混为一谈,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分离都没有做到,表现出对儿子过分溺爱,而无形中阻碍了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由于爸爸长期不在身边,吴昊在生活中也缺少一位可以模仿的成熟男性,因此性格也缺少硬朗和阳刚的男性特质,这些都是家庭中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个人都应该站在自己的角色上,形成一个“正三角形”关系,如果其中某两个人过于亲密,而疏远了另一个,家庭关系结构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案例中的吴昊妈妈应该与丈夫尽量营造亲密的夫妻关系,即便一个人长期在外地,也应该尽量去营造、建设和巩固这份亲密,因为夫妻关系健康才是一个家庭健康的基础。而儿子已经长大,尤其已经进入了性萌动的青春期,妈妈更应该在身体上与之分离,让儿子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和空间。当吴昊的爸爸不在的时候,妈妈更应该培养他小男子汉的一面,而不是把孩子视为自己情感的弥补。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引起孩子内心强烈的冲突和矛盾,既想与妈妈分离,又无法分离,干扰了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还可能造成乱伦等不良行为。
问:自从我和老公到上海来打工,孩子已经和我们三年没有在一起了,现在都已经上中学了,我和老公每年只能回一次家,每次也只能待上五六天,陪孩子的时间太短了。我真担心在他在老家里会养成什么不良习惯。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答:孩子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因此在情感上会十分脆弱,容易变得冲动和产生价值观上的偏离。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自我封闭。在和父母分开之后,性格越是孤僻的孩子,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就越会给他们造成孤独感.因此也就会加重孩子自我封闭的情况。尤其是缺少感情依靠,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些麻烦事的时候就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
2.情绪容易失控。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孩子的,情绪本身就处在稍欠稳定的状态,他们容易情绪的失控和冲动。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孩子对周边的人多了一份戒备之心,也因为少了父母的严加管束,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一时冲动,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
3.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留守的儿童在认知上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一点打工挣钱;二是片面地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全面的。留守儿童容易在心理上形成过激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以后的人生之路。
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显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所以,这位妈妈如果有时间,还是需要多多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更不应该急在一时,多把功力用在平时才是解决之道。
问:我知道和孩子长期分着不好,但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工作调动到现在的城市,一时安排不了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也有所担心,该如何尽量去弥补这个缺失呢?
答:即使在外地工作,也要主动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可是我们单靠自身的力量又难以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就更需要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以便随时掌控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变化。
家长应该尽量调整外出的时机,确保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的保障之后,才外出工作。如果可以的话,父母最好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得不外出工作,选择一个好的监护人是关键。监护人有文化、有责任感,既能够照顾孩子又能够和孩子做朋友的人才是最理想的人选。
和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和监护人沟通的时候,应尽量应避开孩子,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和孩子的直接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要力求了解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沟通内容越细致,孩子越能感受到父母对其的爱和期望。而沟通方式则可以多样化,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沟通,如上网聊天等,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代沟现象的产生,还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问:我和妻子离婚了,原因是妻子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孩子被判给了我,我很恨我的前妻,她很多次要见孩子都让我拒绝了,孩子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我知道他也很想他妈妈,但是一个已经抛弃了我们的人还有什么资格拥有做母亲的权利呢?我知道这样做很自私,我也很纠结……
答:不允许孩子和另一方父母见面,是有些离婚并拥有抚养权的一方用来惩罚前妻(夫)常用的手段,利用孩子来让那个与自己离婚的人痛苦,让他们无法向孩子表达爱,也人为地在孩子和已经分离的爸爸(妈妈)之间划上了一条鸿沟,造成孩子与另一方父母的长年分离。他们将自己对对方的怨恨一遍遍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已经离开的爸爸(妈妈)的“罪行”深入骨髓。但是,这样的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自己的不宽容破坏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阻断了孩子与另一方父母的爱的交流。这种怨恨造成孩子情感世界的残缺,如果这种怨恨持续,对孩子未来的婚姻会直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那些父母离婚而造成的单亲家庭,要避免引起孩子对另一方的离去的怨恨。停止怨怼是新生活开始的第一步。这样做,对自己,对孩子,都是有好处的。怨怼伤害的人是自己。你对对方越怨恨,越放不下,你的痛苦就越被放大,越难消除。与其生活在对往日的怨恨中,不如开始崭新的生活,千万不要把成人间的仇恨种植在孩子心中,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要知道,即便是离婚了,你也没有阻止孩子爱另一方父母的权利,孩子有爱另一位父母的自由,这是你无权干涉的。你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是与孩子没有关系的。让孩子的爱自由流动,才是离婚的父母们对孩子的大爱。
沟通小故事
一堵不倒的墙
有一个好心的老太太,她家门口矗立着一堵岌岌可危的墙。老太太每天都坐在家门口看着这堵墙,她一直觉得墙马上就要倒了,因此心里面十分害怕。每当有人从墙旁边经过的时候,老太太都一瘸一拐地走过去,提醒那个人:“这堵墙快要倒了,走远点吧,别被砸到了。”对方总是抬头看看墙,发现并没有什么危险。时间一久,大家都觉得老太太精神不正常。
然而,为了不让人受伤,老太太依旧我行我素地主动去警告每一个人。有时候,碰到脾气倔强的人了,老太太还使劲拉着人家的衣袖,说:“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这墙马上就倒了,砸到人可怎么办呀?”
这样的日子一晃好几个月过去了,可老太太看着快要倒的墙却始终没有倒。老太太很纳闷,莫非真的是自己看走眼了?马路对过,不断有人从墙旁边走来走去,谁也没有出危险,老太太于是决定要亲自去看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到了墙脚下,抬头向上仔细端详着。在墙的顶端站着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墙依旧没有要倒的意思。
“看来真的是自己上了年纪眼花了。”老太太嘟囔着说。随即,她正要转身离去。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听到小鸟不再叫了,她还没有来得及抬头去看小鸟是不是飞走了,就被倒掉的墙砸在了下面。
启发孩子
一个人看到别人容易,看到自己却很难。提醒别人危险的时候,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在身边,孩子更应该多学着照顾自己,洁身自好,而不应该因为身边缺少了监督就恣意妄为。否则,就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