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祺妈妈最近的头疼事越来越多:两岁的儿子,再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而是动不动就对妈妈大声宣告:“不行!”“不要!”“就不!”
一丁点儿小事,母子俩也能爆发一场海湾战争。昨天带孩子去游乐场,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祺祺就是不肯乖乖跟着妈妈回家。妈妈哄他劝他,他不搭不理,说:“不回家!还要玩儿!”妈妈用冰激凌和电视诱惑他,他居然无动于衷,告诉妈妈:“祺祺不吃!祺祺不看!”最后妈妈急了,硬拽他走,他干脆就势躺在地上,号啕大哭,声嘶力竭。祺祺妈妈颜面丢尽,恼羞成怒,甚至动手打了宝贝儿子几巴掌。
那一刻,祺祺妈妈简直绝望了:“你才多大啊,我居然搞不定你了!”几乎所有父母内心都期望孩子乐呵呵地顺从自己。当孩子还是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小婴儿时,这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随着他们日渐长大,父母们不约而同地发现,怀里这个小肉团,越来越难对付了。很多父母难以接受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 几乎克制不住严厉管教、高压制服孩子的冲动。
不过,劝家长们先松开拳头、压住怒火,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行为吧。
幼儿在学会走路之后,大脑中的运动神经飞速发展。他们努力挣脱成年人的怀抱,不知疲倦地练习、改进、开发自己刚刚获取的行走和攀爬等运动技巧。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开始建立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开始走向独立。
身体的独立、心理的分离、自我意识的建立,是责任感的必要基础。儿童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首先认清“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大约两岁,儿童进入执拗敏感期,有了强大的自主精神,用“不”字与反抗来与父母建立心理疆界。
对很多父母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阶段:几个月前还是那么温顺可爱的小家伙,突然变得难以应付,脾气很大,固执己见,反抗意识很强,专爱跟父母作对。受传统观念影响深的家长,在这个时期最常说的话就是——“听话!你怎么不听话!”
的确,这个时期的儿童非常“不听话”,这是因为他们在建立恰当的心理疆界,最常使用的一个字眼就是 “不”。“不”字让他们避免感到自己完全无助无力,“不”字帮助儿童将自己与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赋予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并且保护他们。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阻碍,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两岁的幼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不经大脑皮层处理,而是通过肢体直接宣泄出来,那就是发脾气。
因此,学会和一个执拗期的儿童和平相处,父母首先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接受他们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孩子的疆界,接纳他们的个体性。
建议祺祺妈妈下次根据孩子当时正在专注的游乐项目,和孩子商量还过多久就应该回家,比如再滑6次滑梯、再荡20下秋千,或再玩儿5分钟沙子,等等。玩过之后要提醒孩子“现在该走了”。如果孩子不从,可以蹲下来握住孩子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与他对视并告诉他:“我们现在回家。”如果孩子发脾气,可以一边坚定地抱住他离开,一边平静地允许他发泄情绪,并且给予共情:“你实在太想多玩儿一会儿了!……现在回家让你很生气很难过……我们明天还回来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