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高中后,有一天从学校回来,气冲冲地和我说起早上搭公交车时,看见一个同学坐在博爱座上,不肯让座给站在她面前的一个老伯伯。坐在后面位置的女儿坐立难安,于是站起来走到霸占博爱座的同学面前,说:“你起来让这个伯伯坐,我的位子给你坐。”
“结果,”女儿气呼呼地说,“她竟然真的起来坐到我的位子上耶!”最后,女儿丢了一句:“真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没有人教啊?”
听了女儿的话,我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我笑着对她说:“那你有没有人教?”她一愣,不服气地说:“我本来就会的!”
我笑了笑,想说价值观的建立,真是要靠日积月累之功,我平常总是叮咛她“要尊老敬长”,毕竟还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该讲就讲,才能产生印象,形成观念,然后发生于无形之中。不过,那个不知道让座的年轻人,也许真的是没人教。
以前有一句话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父母,年轻时可能都经历过“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的时期,对许多事情都不在意。上一代如此,下一代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能都已经模糊了。如果为人父母者的观念也这么模糊,又如何来教小孩呢?
父母亲的个性、特质,常常会影响到下一代,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牵系着一个环境和一套价值观,这关系到他会长成什么样的人。如果父母的行为、思想或价值观有所偏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令人担心。
儿子有一个朋友,人并不坏,但平常就是一个标准的“不拘小节”的孩子,不太会顾虑别人的感受。儿子很喜欢吃一种特别的饼干,我还特别买了一条放在车上,专门让他吃。我告诉他:“这全都给你吃,但是你不要一次吃完,一天最多吃一两个。”每次他在练完溜冰时,拿起一块饼干,一面吃,一面和我讲当天发生的事情。这对于他和我来说,这都是一件既享受,又快乐的事。
有一天,他的朋友无意间发现了这袋零食,马上大叫:“哇!那是什么?”还没等我儿子说什么,马上就一伸手把一袋饼干都捞在手里,拆开就吃,而且,他甚至连问都没问一声:“这可以请我吃吗?”
这些事情都是事后儿子描述给我听的,他讲完了,又弱弱地补了一句:“妈妈,他怎么会这样?”
听了这段话,我也只能摇头苦笑,只好重新替他添补了零食。单纯的儿子一下就恢复了,但我却为这个现象沉思了好一阵子。
孩子价值观的建立很不容易,必须小心维持。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父母亲必须一再讲、一再教,反复叮咛,即使孩子不想听或听不进去,也得常讲。我深信,该讲就要讲,讲过必留下痕迹,孩子听不听没关系,只要听进去一点,就等于在他们心里埋下了种子,有一天,在适当的环境下,这一点小东西也许就能发芽、成长,并且为他们所用。
而如果父母想要表现出自由派,讨好小孩,怕被小孩嫌唠叨而不教,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教小孩,则孩子就得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并犯错,其过程之惊悚险恶,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必须自己在险恶的森林中找出一条路一样。如果父母置小孩于这样的险境中,我必须很严肃地说,那当然是父母的过错。
事实上,这种情况很普遍,
我们的周遭充满了不知如何教导小孩的父母,
就如同博爱座老是被一些年轻人占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