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时,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明白,父母没有偏心-似乎是件并不容易的功课。很多父母希望能够公平养育孩子们。但是,有的时候刻意得强调“公平”概念,反而对孩子们形成了反效果。那么,怎么做才更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呢?
父母要学会转移话题
有的时候,父母可以将关注点从孩子间的比较,转移到孩子的个人需求方面。比如,当孩子抱怨哥哥的早餐比他多时,也许他只是想告诉妈妈:他真的饿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不公平都很容易解决。但是,孩子不可避免得会经历一种教训: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了公平。所以,父母对孩子说:“下次,轮到你”时,并没有不妥。
为了避免孩子间就常规问题引发比较,父母不妨让孩子来制定一份解决计划:将各自的任务和活动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示出来,也可以用日历作跟踪。此外,另一种解决方式不妨直接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办?
当孩子们乐于分享的时候,父母别吝啬对他们的称赞。比如告诉孩子:爸爸很开心你能把玩具和妹妹一起分着玩。
父母要学会聪明的回答
首先,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并且每个父母使用的语音、语调、用词也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需要尽最大可能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包括孩子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和情绪。
以下是一些回答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足够成熟,并且有很强的幽默感,不妨这么回答:“天哪!对你们俩相同比例的爱让妈妈爸爸为之疯狂。”但要小心,避免为这个玩笑引发孩子的误解。
另一种回答方式是暂停。当父母没的马上答复时,孩子可能已抢先开口,包括提供促使他们提问的线索,或者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父母也可以重复这个问题,问问孩子:你有什么想法?孩子会“帮助”父母说出他以为的答案。
父母要给孩子们自信
如果家里较小的孩子觉得自己能力,比如阅读、绘画、运动没有哥哥或姐姐优秀的时候,父母不妨告诉他\她:“我们知道你很想把球踢得更远一些,但是等你长大,变强壮了,你也可以完成得更努力。”
当父母看到孩子难过时,首先需要用“心”感性对话,接着才是通过“大脑”的理性交谈。移情作用应该被置于首位-让孩子明白他被深深得理解。父母应避免过于教条的道理训话,孩子需要的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