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父母和宝宝的相互影响

  • 1-3岁
  • 2025-04-05
  • 83.63万
  • 5.91万

语前交流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开始了(如果撇开和未出世宝宝的交流不谈),这种交流建立在双方的信号交换上。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断地交换着信号。宝宝看着父母,父母会对他微笑或和他讲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用声音来回应,和父母交替发出声音,就像是在对话一样。如果感到不满足他会哭闹,父母就会尝试找出他的需求。只要宝宝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他又会表现出满意的信号。正如跳舞一样,需要一系列互相配合的舞步。舞步就相当于信号,有助于互相理解。双方的配合越好,父母对宝宝的理解就越好。每个人都是引发他人行为的触发器。

父母和宝宝的不同贡献,从宝宝这方面来看存在于他的自我调节能力,从父母这方面来看则存在于他们对宝宝能力的本能支持,从而使宝宝能够继续成长。宝宝的行为受到气质以及发育情况的影响。而父母的性格、夫妻关系满意程度和在原生家庭的经历则会影响到父母的行为。这也影响到了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以及对亲子关系的想象。

父母通常可以对宝宝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必要时他们会用到自己的本能。刚开始他们会为宝宝做很多事情,因为宝宝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先学会。父母可以凭直觉意识到宝宝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宝宝感觉到舒适,稍大些还会用微笑和目光来回应,这样又能促使父母产生满足的情绪并发出正面的信号(表情、微笑、讲话和体贴)。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宝宝和父母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关系。双方都感到满足。父母和宝宝能够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这样就可以促进安全型依恋的发展。

那些行为调节很不成熟、带有被父母认为难带的气质特征的宝宝和其他宝宝的行为不同。他们的入睡和醒来没有规律,父母备受折磨,因为宝宝缺乏规律会让他们筋疲力尽。此外这类宝宝更容易不安和哭闹。他们常常发出负面的信号,父母对其的反应自然和对正面信号的反应不同。因为他们没想过孩子这么难带,因而感觉到失望和沮丧。他们为宝宝做的很多事似乎都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这样就陷入了以消极的相互关系为标志的困境中。父母和宝宝之间消极的相互关系又通过更加强烈的负面信号反应出来,因为不愉快的感觉占据了主要地位。相互影响的行为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宝宝哭闹时,父母只会围着宝宝转。而当宝宝感觉好、安静并且心情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让他一个人果着,因为这是他们仅有的获得平静的机会。另外他们也担心,如果这时候尝试接触他,他又会马上变得不满。这样宝宝就学会了用哭闹来引起关注,父母对这种消极关系的维持负有责任。因此就算父母感到困倦、疲乏和失望,也应该尝试在他心情好时和他互动,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培养并维护这种正面关系。这样父母就可以帮助自己的宝宝将好情绪和关怀联系在一起,将哭喊和休息时间联系起来。如果父母在带孩子时感到满足并能享受这种过程,那么父母也会更加精力充沛。

  • 饮食 • 2025-04-05
怀上孩子夫妻得会“做”

性生活是夫妻之间一项最重要的情爱活动组成部分,但性生活必须尊重科学,否则,不但不能让人心旷神怡,影响...

  • 饮食 • 2025-04-04
婴儿第一口奶必须是母乳吗?...

婴儿第一口奶必须是母乳吗? 婴儿出生后会开始喝奶,那么婴儿第一口奶必须是母乳吗? 一般情况下,生完宝...

狡猾的狐狸
  • 生活 • 2025-04-03
健育网 - 提供最全面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