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PICC成功穿刺后应及时拍X线片,确定管端正确位置后方可使用。
置管后要密切观察置管处有无渗血、肿胀。嘱患儿在穿刺后第一天减少肢体的活动。第二天鼓励患儿适当活动肢体,如发现上臂肿胀,可行热敷或理疗。告知患儿和家长术侧上肢不能剧烈活动,但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以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渗血时,每7天更换敷料一次。如伤口敷料松开、潮湿时,随时更换。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况,可缩短更换敷料时间,并要连续观察局部变化情况。每次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贴膜要自下向上撕取,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管。更换后记录日期。患儿洗澡时要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洗澡后要更换敷料。
在使用PICC输液前应用碘伏棉签擦拭肝素帽30秒,静脉治疗前后要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在输血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液体后,用20mt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如输液速度较慢或时间较长时,应在使用中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堵管。
如若PICC管道不慎发生阻塞,可利用负压技术将稀释的尿激酶5000U/m1、0.5ml注入PICC管腔内,停留15~20分钟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溶栓成功。如无血液抽出则可反复重复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导管内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血液抽出。要注意的是尿激酶的总量不宜超过15000U。导管通畅后,回抽5m1血液以确保抽回所有药物和凝块。
如果PICC穿刺处发生红、肿、痛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远红外线理疗,效果较好。若患儿上臂肿胀、疼痛且局部有颜色异常的现象,应及时做B超等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有效的溶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