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脸色可以令孩子在瞬间从天堂落入地狱。刚才还阳光灿烂,转眼就暴风骤雨。有些时候孩子并未做错什么,但那一副“不见天日”的表情,却使孩子终日不得舒畅。在这种家庭中生活,说不出幸福与否。这并非说孩子们不曾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是这种爱总是藏在一种近乎严酷的表情下面,令他们难以把握。孩子们尤其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事情上能做一些让父母高兴的事,而又在哪件事情上,使他们的父母如此伤心。
做父母的也同样难以察觉,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弱点已经传染给了孩子。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孩子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到家里,很有礼貌地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却听不到回应。原来,爸爸妈妈正在“忧郁”,不知道为了什么,也许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只是今天不高兴。
好像周期的反应,不高兴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流露出来了。
另外的时候却不一定是“莫名其妙”的不高兴,譬如,孩子果真做错了事,那父母就会动怒发脾气,或仅仅用“脸色”:
——看着我的脸!
——你呀,让我怎么说呢?
——瞧瞧你都干了什么,还用我说吗?!
——唉,我这是……
他们根本用不着说什么,有时却比明说了更糟,他们的“长吁短叹”,加之一脸阴沉,这已足够了,孩子们能从那目光和脸色中知道一切,那是一种潜在的,然而又是直截了当的威慑,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这令孩子们内心感到难过和压抑,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非言语信息交流”、“冷暴力”。也就是说,通过父母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把他们的情绪传达给孩子。
孩子们希望看到父母脸上无时不在的阳光,这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向往和幸福感。而不愉快的心情,忧郁的脸色,则令他们感到灰暗、紧张、忧心忡忡。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过于内向、自卑,对周围世界怀有疑虑,做事缺乏果断性,总是思虑再三,唯恐哪一步走错,而影响到别人。而周围人的不愉快,很容易传染到他们身上,有的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总给别人带来麻烦。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认为.孩子从出生起感情上就十分敏感,而这种敏感状况往往取决于他与环境的关系,譬如家庭、父母和伙伴。如果这个环境是充满敌意的、令人讨厌的、不招人喜欢的,那么惊恐不安的情绪就会影响到他的说话、行为,以及与人进行交往和学习的能力。
父母流露出来的非孩子所愿接受的脸色,必然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压力和无法摆脱的阴暗感。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种非正常的想法:
●我是他们生的孩子吗?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或者是他们生下我后悔了?
●难道不能高兴一些吗?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他们还爱我吗?为什么总是这副表情?
●要是把我抛弃才好呢!我宁愿做个流浪儿,自由自在,不用看谁的脸色。
●生活中没有幸福可言,就像父母的表情,总是阴沉无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