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孩子提出要求之前,你应该确认该项活动是否与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相符。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一直乐意接受你的要求,只是偶然有一次他拒绝去做,这时你不应该恫吓或者处罚他,而应该追究其原因。很明显,他过去很乐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这次却不同了,这表明要求者或者接受者出了问题。你想了解是哪一方出的问题吗?孩子们往往乐意做一些自己能够理解的事情,而不愿意在家长的强迫下做自己不能理解的事。倘若家长让孩子做一些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事,那么受到处罚的不应该是孩子,而应该是家长。
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要求孩子做一些适当的和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有责任让孩子生活得幸福和快乐。家长不应该滥用自己的权力,否则,孩子的自尊心有可能受到伤害,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权力的使用方法。
家长愈爱发号施令,呵斥和处罚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愈不会重视家长的“权威性言谈举止”。这如同叫喊“狼来了”的儿童一样,他喊的次数愈多,人们也就愈不信他的话。如果家长平时以温和的口吻向孩子提出要求,只在特殊情况下以严厉的态度命令孩子,那么家长的命令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家长愈摆架子,孩子的反应也就愈冷淡。特别是当家长生气、恼火或者歇斯底里时,情况更是如此。
比方说,在一个按传统方式管教孩子的家庭里,家长经常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独尊的面孔,动不动就训斥孩子,他们甚至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对孩子毫不留情。当家长在一些大事大非的问题上真正需要拿出点气派时,他们已经气尽力绝,嗓门再也提不上去了。孩子们此时对他们的反应也无异于往常。即使家长急得火烧眉毛,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大人们的叫喊和严厉的措词。
希望家长们不要过早地抛出自己的“杀手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到关键时刻万万不要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家长应该在平时就为关键时刻积蓄“弹药”。这就要求家长保持心情舒畅,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力求做到合情合理,不要故意刁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