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教育不能只走形式

  • 3-6岁
  • 2024-11-24
  • 78.01万
  • 51.89万

身在幼儿园,见识到过不少的“不听话”孩子,其中有这样一个,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奇奇是个新来的孩子,他刚到我们班,他的妈妈便向我们郑重宣布:奇奇很倔,不听话,也很调皮,不能惯着他。

接下来的几天里,奇奇的调皮慢慢表现出来。小朋友都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做动作,只有奇奇会走过去,摸一摸,看录音机是怎样出声的。吃饭时,发下碗勺,小朋友都在静静地等老师分饭,只有奇奇会拿起勺子,敲敲自己的碗,碰碰小朋友的碗。直惹得小朋友大叫:“老师,奇奇敲我的碗。”告状声此起彼伏。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叫过奇奇,认真地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的答案总是出乎意料:“录音机里有个小入儿在唱歌。”“我要听听碗唱歌的声音。”我渐渐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

那天早上,下着蒙蒙细雨。有几个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他们想玩玩具。我答应了,但提出一点要求。只能在活动室玩,不许动其他的玩具。开始,他们玩得都很带劲,但是不一会儿,矛盾出现了,奇奇开始想要小朋友的拐角玩具,并和小朋友争吵起来。被我阻止后,他便一个人进入玩具室。“奇奇,出来。”我叫他,他不答应。好像没有听见。我耐住性子又叫他,他竟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他的态度让我感到生气了。当我正准备强行把他叫出玩具室的时候,他满面红光地从玩具室里跑了出来。“老师,老师,你看!”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立方体的,像灯笼一样的玩具。你做的吗?”我吃惊看着他。“嗯!”他使劲地点着头,如释重负:我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么多的拐角玩具!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有时,我们太容易凭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下定义,他很调皮,他很任性,他很不听话。却不知在不听话的背后,常常有一颗正在探索的,金子一样的心。这种探索的能力和欲望,是孩子们的财富,他将让孩子们一生受益无穷。‘

“倔”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什么是倔呢?”我反问家长,很奇怪,得出来的结论大多是“倔就是不听话”。

“不听谁的话?”我追问。

“不听家长的话呗。”家长回答得很干脆。

“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听话呢?家长的话一定是对的吗?”我再追问。于是,家长无言以对了。

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时候,时常听见家长对孩子说:“妈妈走了啊,在幼儿园要好好听老师话。”下午放学的时候,又常听家长在走廊上问:“来,说说,今天乖不乖呀?有没有听老师话?”“哎呀,宝宝真听话,真是好孩子!”

听惯了这种要求,受惯了这种表扬的孩子,会把“听话”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听话”来要求自己。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面对周围小朋友不同的意见时,会莫衷一是。而且,他也会不自觉地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所以,他听的对象就不仅是家长,是老师,迈有小朋友。这时,我们会说我们的孩子太懦弱,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种懦弱,是我们给予他们的。

要求孩子听话,根源在哪儿呢?根源于父母想要实现对孩子的控制。“听话”的孩子一定幸福吗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魔法灰姑娘》。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听话”两个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故事有点像灰姑娘,一个有钱却爱钱如命的父亲,一个刻薄的继母,两个骄逸的姐妹,一个仙女的帮助,最后与王子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不同的,爱拉最后得到的幸福并不是靠仙女的帮助,而是靠她自己的努力。正是由于她的坚持和努力,她最终摆脱了可怕的诅咒——“听话”,而重获自由,这让我们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也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听话,是多么可怕的事儿!爱拉降生的时候,一群仙女为她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聪明,美丽,善良,可爱……当她哭闹不止时,愚蠢的仙女露丝好心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愿爱拉一辈子都是个听话的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并无恶意的“祝福”,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当爱拉六岁的时候,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意识到了“魔法”的作用。每当别人对他发号命令而她没有去做时,她的身体就会极度不适,直到她就范,这种不适才会消失。年幼的爱拉无法拒绝这种魔法,任何一个人无心的话都可能会成为爱拉的灾难。

当爱拉渐渐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开始尝试努力地抗争。她会有意识地躲避别人,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别人的命令,然而,爱拉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姐姐坚持要走爱拉妈妈的项链,爱拉不得不把项链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来送过去。她不得木对最好的朋友阿芮达说出了违心的话,几乎失去自己最好的朋友。然而,可贵的是,爱拉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她依然乐观善良,不懈地追求着自由。

她得到最后一个命令,是杀掉王子。当“听话”的诅咒在爱拉的身上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时,爱拉终于凭借自己意志破除了诅咒,重获自由。

为爱拉欢呼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听话,这种爱的诅咒,在我们身边,少吗?

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希望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省心,听话的孩子好管理;听话的孩子不容易出事……听话,几乎成了我们衡量孩子的标准。然而,听话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很多孩子,都得到过这种爱的诅咒,更严重的是,他们比爱拉更加可悲,因为,我们的诅咒,烙进了孩子的心底。他们自己都在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

这样,当他们心底的声音出现时,特别是当他们心底的声音与别人的命令相违背时,他们的矛盾可想而知。他们甚至都无法衡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比爱拉更加可悲,而悲剧的制造者是谁?是我们,一群自认为是最爱他们的人。

趁着这爱的诅咒还没有根深蒂固,快拔除它吧!别让听话成为笼罩孩子幼小心灵的阴霾,别再让听话成为好孩子的代名词!“懂事”的孩子一定省心吗

下午,家长陆续来接小朋友放学了。晨晨妈妈一开门就来接了。晨晨一把抱住妈妈,高兴地喊:“妈妈,你来了!”说完,他又忙不迭地抓住妈妈的手,急切地问:“妈妈,你的手怎么样了,还疼吗?”

晨晨妈妈解释说,早上做饭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所以她一来,晨晨就急着问妈妈手指怎么样了。“没事,不疼了,我们家晨晨真懂事!”晨晨妈妈抱着晨晨,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晨晨这孩子啊,打小就心眼好,早上我的手破了,他就哭着问我:‘妈妈,你会不会死啊!i连幼儿园都不想上了。晨晨可细心了,如果爷爷奶奶吵架了,他几天都忘不了,每天放学都问爷爷奶奶好了没有!”

晨晨妈妈的话打开了我心中的疑团,我终于明白晨晨今天一天的情绪为什么都不高,就是因为妈妈早上做饭的时候切伤了手指。

我被这温馨的面面感动着,但在感动之余,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晨晨平时是非常乖巧懂事,可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他心里装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比如,有时和小朋友闹不开心了,他会一整天都情绪低落,早上掉了一粒扣子,他一整天都会盯着那一粒扣子看。晨晨很懂事,很听话,很乖巧,很省心,可是,他快乐吗?

在和晨晨妈妈的沟通中,我们还了解到,晨晨常常会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管是谁,只要是有一点儿不开心的事,就会影响到晨晨的情绪。而晨展的家长平时对孩子也特别关心,嘘寒问暖,一家人彼此关心,其乐融融。职业敏感告诉我,晨晨这种现象并不是极个别的孩子才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所谓的懂事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因为从孩子的心理成长角度来说,晨晨的心胸不够豁达。

21世纪,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我们不再关注孩子是否听话,而更多地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是否有创新。今后,晨晨要走的路还很长,他将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如果每件事都能干扰到他的情绪,很难保证以后他是否会快乐成长。

比如上小学了,家长的一句话或一件不开心的事会时刻在他的心中打转,他就无法忘记不快,也就没有办法专心学习。而一旦学习不专心,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又会引起他的情绪波动。如此种种,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晨晨就会失去许多本应属于他的快乐,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了。在和晨晨妈妈沟通后,我们达成了共识。以豁达的心态去感染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不做过度关注,让孩子慢慢变得随意起来。

几个星期下来,晨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他变得豁达多了。然而这件事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中心是孩子,我们要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我们需要的“懂事”的小大人。

“老师,早上好”

一讲礼貌不只是形式

一大早,在楼梯上遇到了乐乐。“早上好!”我微笑着向乐乐和乐乐妈妈打着招呼。乐乐抿着嘴笑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乐乐,问老师好!”乐乐妈妈拽了拽乐乐的衣角说。乐乐抬头看看妈妈,又抬头看看我,不肯说话。’

我急匆匆地向办公室走去,一边走一边打趣地说:“乐乐害羞啦?!”乐乐妈妈很尴尬地看着我说:“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太没有礼貌了!乐乐,快叫老师好!”乐乐仍然没有说话。乐乐妈妈急了,她一把拉过乐乐,在楼梯上停了下来:“快,问老师好!不问好今天咱们就不上楼了!快啊,你怎么回事!”乐乐有了反应,她的头垂得更低,肩头开始颤抖,她低声啜泣起来寸

“怎么还有这种孩子,叫你问个好有多难啊!这么没有礼貌!还哭,不知道什么叫丢人!……”眼看就到吃饭的时间了,乐乐妈妈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而且事情因我而起,我怎么也说不过去。我忙走过来打圆场:“其实没什么,乐乐和老师是好朋友是不是?乐乐刚才已经用眼睛和我打过招呼了,对吧!我们去吃饭吧,小朋友都等着我们呢!”

“不行,不问老师好,你就别想让我来接你,妈妈不要没有礼貌的孩子!”妈妈余怒未消地一把拉过乐乐。

乐乐啜泣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她从嗓子眼里挤出了一句:“老师好!”说完这句话,她像是委屈突然释放出来,大哭起来。

“好了,这才是好孩子。”乐乐妈妈心满意足地说,“乐乐是个好宝宝,可有礼貌了!好了,妈妈走了,下午给你买好吃的!”乐乐妈妈说完,转身离去。

“老师早上好!”每天早上,我都听到孩子们甜甜的问候,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可是今夭的那旬“早上好”却如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一句问候的话,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宁愿不要这句话,宁愿乐乐害羞地一笑,甚至宁愿乐乐不理我,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听到她的“老师好!”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乐乐妈妈的用意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育形式是否恰当呢?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孩子的感受呢?是的,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然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急功近利。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家里有个甜甜嘴,有礼貌,见人打招呼,是许多家长感到特别自豪的事儿。是啊,孩子懂礼貌,家长觉得特别有面子。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如果礼貌教育变成了形式教育,对孩子有益还是有害呢?

  • 生活 • 2024-11-24
让宝宝睡入美丽童话中

睡前故事好处多 启发智力 别小看这短短的讲故事时间,它不仅为宝宝安静入睡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有助于提高...

一位产科医生的怀孕经
  • 饮食 • 2024-11-23
  • 生活 • 2024-11-23
狡猾的狐狸

切莫勾搭上毒奶瓶 ·牛!BB虎年讨红包穿衣指南 ·虎年疯狂降!宝宝辅食推荐 ·亏本卖!明治...

健育网 - 提供最全面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