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小学快毕业了,他非常喜欢一个唱歌的明星。他不仅把偶像的海报贴在房间墙上,连书包、文具盒里也装满了这个明星的照片。
有一天,电视里播放世纪经典歌曲颁奖典礼,亮亮喜欢的偶像也要参加。这让他兴奋不已,嚷着一定要看完全场演出。
爸爸叫他先吃饭,吃完了去做功课,等写完功课再来看电视。可是亮亮充耳不闻,盯着电视,在众多明星中寻找偶像的身影。爸爸放下碗,冲过去关掉电视机,要求亮亮立刻回房写作业。亮亮要求看电视未果,被拉进房间后,气呼呼地对着爸爸叫道: “你不让我看电视,我也不做作业!”
爸爸气坏了,一把就将墙上的海报扯下来,扔进垃圾桶,并警告儿子:“以后再也不准学人家追星!”亮亮气极了,从家里冲出去,跑到奶奶家去了。
虽然亮亮在奶奶家只住了一晚,回家后也向父母认了错,但他和爸爸冷战了好几天,不肯和他说心事了。爸爸妈妈不理解:为了喜欢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明星,儿子用得着这样做吗?
大人们认为没意义的事情,孩子们或许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或许是因为同学朋友的影响,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父母要是一味阻止,孩子反而会认为父母小题大做,甚至产生反抗心理,你越不让我做,我越要做。
在这种时候,不能用父母的立场代替孩子的立场,也不要认为孩子的不服从就是对父母权威的挑衅。父母要弄明白孩子行为的原因,并予以解决。
例如,补充维生素有多种方法,而含有维生素的蔬菜也不止一种。假如孩子不愿意吃某一类蔬菜,不妨换一些其他的菜肴,或是换一换烹调的方法。如果孩子在吃饭时间不肯上桌用餐,父母就要减少对孩子零食的供应,或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步引导他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孩子喜欢某位明星,多数情况下只是一时跟风,或者单纯出于追赶时尚潮流的心理;父母淡然处之,只要不至影响学习,就不必强行干预。就拿亮亮事件来说,父母如果和孩子商量好,让他先回去做功课,等到他的偶像出场时再叫他来看,看完之后,孩子没了挂念,仍可安心学习,就不至于爆发激烈的冲突。一般而言,孩子在追星这件事情上,等热情过去,慢慢就会淡下来。
只要能够在父母允许下公开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通常不会有过分的要求。父母也可以与孩子谈好条件,掌握孩子的状况。父母充分表现出对孩子自制力的信任,孩子也会按照“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方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父母若能及时对这样的行为加以赞扬,会很容易增强孩子的自信:“我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我是有自制力的人”。反之,父母的强烈反对,有时反而会强化孩子追求刺激的行为和对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