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小时候的家教,决定了孩子将来是否孝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贯彻。每个声名呱呱坠地之后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无论哪个人的一生都渗透着父母的爱。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
据调查,71.63%的年轻人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于奉养父母”。有人提出给父母足够的钱;有人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儿女真情。
照常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孩子不孝”的阴影当中。很多老人在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总的来说就是教育问题。尤其是从小以来的家教问题。一个人的家教如何能够决定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性格养成。人生观,价值观。
关于孝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妇很不孝,把年迈的双亲撵到破旧的小屋,用小木碗送剩饭剩菜给老人吃。一天,他们的儿子在刻一块木头,一问,孩子说“我在刻木碗,等你们老了好用。”夫妇幡然醒悟,扔掉木碗,好好孝敬老人,儿子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会自动的学会孝敬,这是需要教育的。要么以身作则,要么以理服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建立正确的孝顺观。通过明确长幼关系,坚持训练等方法。再加上家长对老人的态度以身作则,相信通过严谨的家教。孩子将来会很孝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