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能的祸害。
所谓盲目攀比和炫耀就是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不顾实际情况与别人进行比较,向别人进行夸耀,这一点在众多的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同学之间比着看谁的衣服牌子更硬,谁的鞋子更贵,不是牌子的不穿,不是当红明星作的代言人的品牌衣服不穿,还有比较所用的书包、文具盒、钢笔,甚至小到橡皮也要比较谁的更贵更高级,比较生日派对谁的场面更隆重盛大,谁送的礼物更“拿得出手”,盲目比较谁家的汽车更贵更高级,“你看,你爸爸才开夏利,真丢人,我爸爸开宝马,撞坏了,你们家又赔不起,下次看到我们家的车,你家的夏利就赶紧让路,知道吗?”
孩子之间的盲目攀比和炫耀,会使孩子变成一个个的势利眼,使得孩子慢慢形成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取向。这种心理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在国外,很多富翁级的父母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和地位上的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们都教育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更不能炫耀金钱。
意大利有一位富翁教育儿子的方式很独特,儿子的衣着穿戴,零花钱远远不及一般工薪家庭的孩子,而且上学放学都是以步代车.他经常教育孩子说:“我是有很多的钱,但那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虽然你是我的孩子,但也不能坐享其成地花我的钱,你要学会自己去创造,而且即便自己将来赚了钱,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挥霍。”这位意大利富翁无非是在教育孩子抛弃父辈身份给孩子带来的特殊荣耀感,让他们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正确地对待金钱。
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出席典礼仪式,并发表了一段令人扫兴的演讲。他说:“你们以为在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读书,自己就很有成就,其实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个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让在场所有师生、校友感到瞳目结舌。耶鲁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是所有莘莘学子都神往的殿堂,居然遭到艾里森的无情批判,艾里森有点太狂傲了吧。
艾里森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接着说:“因为真正的优秀人才不但不以在这些所谓的名校读书为荣,而且毫不犹聋地舍弃了那份荣耀。微软公司CEO比尔·盖茨在哈佛读到二年级,就毅然中途退学了: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迈进高等学府的门槛:我艾里森,世界第四富,曾被耶鲁大学开除;还有戴尔,这个行星上第八富——他的排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与比尔·盖茨是同学,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最后,艾里森对这些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安慰道:“不过你们也不要太悲观了,你们虽然不能像我们一样成为世界富翁,但经过几年后的努力可以成为我们这些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的打工者。”
艾里森的这番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并非一无是处。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父母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这种“身份荣耀感。和“炫耀金钱”的性质是一致的。当孩子过分迷恋父母拥有的金钱带给自己的荣耀时,其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
有一位12岁的小学生,是班里的积极分子。有一天,班主任号召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钱,他第一个站起来响应说:“老师,我家有钱,我可以捐!”班主任就问:“那你准备捐多少啊?”“捐5万!”他虽然不清楚5万是个什么概念,但是他知道那是很大的数目,一般的同学没人捐得起的。于是,放学回家后,就向父母要5万块钱的捐款。父母一听惊呆了,他们只是在孩子面前提到过5万块钱的存款,但孩子不知道那是父母多年的积蓄,是用来买房子的钱,害得父母不得不赶到学校向老师做一番解释。
真正的富有者往往不是靠炫耀,也不是靠继承祖辈的遗产变得富有的,而是靠个人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如果孩子过早地沉迷于“炫耀金钱”中,产生“我的父母很有钱”“父母的钱就是我的钱”的思想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锤炼自己的创富本领,注定会成为一个失败者。所以,父母不管多有钱,社会地位多特殊,也不要让孩子产生靠父母吃饭的想法,而要教育他们以一颗平常心,靠自己去积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