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喜欢爸爸妈妈的爱抚、逗引和亲近,这就是最初的“集体欲”。当精神上满足了,身心才会健康成长。满周岁后的宝宝,这种集体欲会更为强烈,他特别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始出现社会性的需要。但是也有个别宝宝不合群,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造成的原因
爸爸妈妈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造成宝宝的性格孤僻,不愿接触陌生人。
有的父母要把宝宝抚养和寄养在私人家里,因为从小没离开过爸爸妈妈的怀抱,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入托以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现象:哭叫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掉便盆就尿裤子。平时不和别人玩耍,情愿一个人独处,适应托儿所的生活比较困难。
环境束缚。有的爸爸妈妈对宝宝过分宠爱,保护过严,不准走街串门。由于长期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宝宝显得很胆怯,见到陌生人就态度不自然,更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耍。有的独生子女,由于爸爸妈妈溺爱,养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交际的机会。所以,爸爸妈妈应激发宝宝活泼的天性,让他有较充裕的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宝宝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别人接触。
一个不合群的宝宝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宝宝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宝宝。
可是,由于很多爸爸妈妈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宝宝变得(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宝宝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让宝宝合群的方法
通过做游戏,宝宝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遵守游戏规则,懂得轮流玩耍,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也会礼貌地对待游戏伙伴。
不合群的宝宝不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宝宝主动接受了别的小朋友的邀请,并表示愿意参加,更要大加赞赏,促其参加。
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他们提供游戏的场所和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还应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并和他们一起玩。
鼓励宝宝与比他更小的宝宝建立友谊。这样有机会让宝宝同比他更小而钦佩他的宝宝交往,锻炼他的领导能力和社会技能,这有助于他获得与同龄人相同水平的社会参与能力。
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一些宝宝来讲,心理学教育可能对他有所帮助。如果你的宝宝极度胆小,总当“替罪羊”,或者非常好斗,极易发怒,告诉专家,他会帮助你找到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恰当方式,培养宝宝合群的能力。
鼓励两个或更多的宝宝一起画画,可以用粉笔在人行道上画,或者在家里用蜡笔在一张纸上画。
看着你的宝宝和他的小朋友一起投入地跳舞蹈。
这种很古老的游戏不仅能增强宝宝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社会技能应当被描绘为某些我们在努力学习的东西,而且任何宝宝的社金特性都不应该被描绘成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一个宝宝的害羞、迟钝或者好斗。
任何定性的描述往往逐渐成为固定的行为,成为永久的性格。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轻易给宝宝下定论,经过努力的教育,相信很多宝宝都会有所改善的。
总之,要使宝宝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就能把宝宝的培养成一个乐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